作为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敏感程度以及观察工业生产情况的重要指标,我国PPI的持续下滑已经反映出目前工业企业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的困境。随着近期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落实,8月份PPI跌幅能否进一步缩小,工业经济能否进入企稳回升的“快车道”?
在采访中发现,业内机构和专家对此普遍持乐观预期,认为随着经济企稳运行,8月份PPI降幅会进一步收缩,工业经济整体将继续向好。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8月份PPI同比预计会落入-1.7至-2.1%的区间,中值为-1.9%,跌幅较7月份收窄0.4个百分点。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表示,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回升的势头,并很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继续保持。他表示,七月中旬开始,钢铁、煤炭和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开始上升,推动了企业补库存,从而拉动了需求。而近期公布的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复苏趋势。如果9月份PMI仍然处于7、8月份的平均水平,三季度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从上一季的9.1%升至9.7%。
同时,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报告也指出,尽管工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但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下半年工业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其基础主要来自于消费的平稳增长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以及民资进入垄断行业、扶持小微企业、铁路融资体制改革等政策措施。
通过梳理发现,今年以来PPI涨幅持续为负。尤其在5月份,PPI同比降幅更是达2.9%,比4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已连续15个月为负。而其他反映工业经济的重要指标,诸如PMI、工业增加值等也均表现不佳。这一态势从6月份开始有了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6月份PPI同比降幅仍然达2.7%,但相比5月份的2.9%已经有了一些好转,7月份PPI同比降幅为2.3%,回升了4个百分点。同时,PMI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也出现了回暖,显示工业经济逐渐好转的趋势。
这些积极信号与近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相继发力不无关系。专家表示,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政策效应有望得到持续释放。
“首先是企业生产的信心增加,7月份PMI为50.3%,比6月份微升了0.2%。”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其次,企业信心有所增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7%,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8。”
此外,工业用电量等数据也令人眼前一亮。7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7%,升幅较6月份更大。7月份铁路货运量3.26亿吨,同比增长6.0%,也结束了长达八个月的跌势。而8月27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前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03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
盛来运称,中国政府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已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信息消费等,此外还进一步减免小微企业税负,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改变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等。而这一系列做法既有利于当前发展,又有长远考虑,增强了企业发展的预期。只要落实好这些出台的政策,中国经济下半年仍会延续上半年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般来说,PPI走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的输入性压力以及国内经济形势带来的内生性压力。从周期角度看,PPI筑底是重要的指标参考之一。若PPI见底回升,则意味着工业基本面有改善的可能,对资本市场也会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因此,“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出台,企业悲观预期的逐渐改善,补库存的需求回暖,7月份铁矿石、原油价格已出现小幅回升。从数据看,当前工业需求确有改善,预计下半年国内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研究员金柏松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经济企稳预期向好,但与以往的高增长态势并不相同。国家近期出台的这些举措并非单纯刺激经济增长,而是在稳增长的同时,兼顾调结构和促改革。从长期来看,这将有益于中国经济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增长。(陈兰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