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决心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是我省四大攻坚战役之一。既要“稳中求进”,又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大气污染防治紧迫等重重困难,2013年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步履迈得坚定而沉重。 一年时间过去了,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答卷上写满了沉甸甸的收获: 经济总量。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711.1亿元,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新增规上企业2162家,超省政府确定年度目标462家。 产业结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498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213亿元,轻重工业比为21.3:78.7,重工业占比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质量效益。2013年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718.6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2224.5亿元,同比增长13.6%。 创新能力。新增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0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工业新产品新技术950项,其中74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节能降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08%,超额完成5%的目标任务。 “绿”意渐浓,改革的步伐更坚定 向雾霾宣战,对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大气污染“亮剑”,铁腕压钢减煤……2013年,绿色、治污、淘汰落后,成为全省工业行业的一个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标志着我省工业发展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的主基调就是“绿色”! 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是我省工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我省是传统工业大省,产业结构偏重,工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资源依赖性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60%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0%左右,工业领域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社会排放量分别超过90%和67%,工业节能减排任务重,压力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13年,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压减过剩产能,全年共压减粗钢产能788万吨、炼铁586万吨、水泥1716万吨、平板玻璃1488万重箱。 在压减过剩产能的同时,我省更注重做好绿色发展的“加法”。 “唐山东华钢铁企业集团能源中心年节能4.1万吨标煤,减少CO2排放11万吨,减少SO2排放657吨。全省39个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年可节能140万吨标煤,减少CO2排放约340万吨。”省工信厅厅长王昌对记者说。 去年我省开展了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和六大重点保障措施。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列入全国首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50个清洁生产项目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全部建成达效后年可减排二氧化硫8.82万吨,氮氧化物7.4万吨,粉尘2.28万吨,挥发性有机物1568.45吨。我省还推荐了8个项目申报汞削减、高毒农药替代清洁生产工程备选项目,年可替代高毒农药20200吨,削减有毒有害物质2650吨,削减其他污染物218吨,削减汞0.84吨。评选出首批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等15个省级清洁生产园区创建试点。 突破“瓶颈”,创新的引擎更强劲 “无论是发展新兴产业,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转型升级都需要靠科技创新做支撑。我们必须坚持把创新驱动贯彻到发展的整个进程中,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向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转变,由低水平扩张向高端化升级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王昌说。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长期以来,这个主体并不“强大”,创新积极性不高,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刚刚过去的2013年,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王昌介绍,创新的引擎更强劲,主要表现在引进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品牌培育成效斐然。去年,我省在企业新建院士工作站25家,总数达到105家;博士后工作站7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5家;重点实验室87家;新增合作院士50多人,进站院士已达357人。长城汽车“哈弗H6”获得第15届中国外观设计专利金奖,石药“奥拉西坦制剂及制备方法”、中国石油渤海石油公司和华油钢管公司“高强度X80钢螺旋焊管制造方法”获得第15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新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4家,累计达到262家;新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累计达到10家;巩固提升19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累计达到75个,其中14个建成并投入使用。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4个区域被批准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新增全省工业类名牌产品133项,推荐全国驰名商标66件,新认定188体育投注:著名商标498件,工业类名牌产品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技改撬动,调整的成效更显著 “2013年,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省工信厅运行局局长宋立功说,“全省规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498亿元和9213亿元,轻重工业比为21.3∶78.7,与2012年相比,重工业占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特别是汽车行业近年来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完成增加值431.8亿元,同比增长2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 去年,我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对标找差距、技改上水平,围绕解决“两个低下”问题,引导传统产业提升装备水平、工艺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制造、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推进“有中生新”;加大培育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无中生有”。 技术改造是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杠杆”,2013年我省实施千项技改项目1124项,总投资2398亿元,可新增销售收入582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86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55项,重点围绕钢铁、装备制造等11个重点产业延伸与完善32条产业链。 目前,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结构优化。2013年,全省实施工业项目11696个,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104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总量位居全国第四位,占全国总数的6.07%,同比增长18.2%。二是行业结构优化。去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54.1亿元,同比增长6.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3个百分点,占全省规上工业41.4%,较2012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84.9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11.8%,与2012年持平;同比增长1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三是产品结构优化。通过技改项目实施,涌现出一批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目前我省工业产品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的有661项,占项目产品总数69%,产品达到全国第一、唯一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有337项,占项目产品总数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