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院企合作"十年磨一剑 |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5/1/13 10:57:04 浏览:1622次 |
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汪徐秋林) 9日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和山东康平纳集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新华访谈》对话项目第一完成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单忠德。 记者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了解到,2014年国家科技奖的获奖项目中,从立项到结题平均时间为10.7年。单忠德介绍,“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2005年12月开始启动,到2015年1月份获奖,也用了将近十年时间。这说明,科研中想取得重大成果,尤其是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很好地转化,转化成生产力,确实需要长期的过程、持续的研究、持续的投入,人财物的保障。 单忠德认为,国家一直提倡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包括院校、企业产学研多种合作模式。每个机构都有不同的定位,比如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88体育投注:的是从事机械行业、装备制造行业的基础关键技术的研发,是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担任着把一些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共同化的角色。企业则有生产属性,它要把产品制造出来、销售出去,产生效益,实现利益最大化。高校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理论研究。如果三者结合起来,包括院企结合起来,就可以把针对行业和国家希望攻关的技术和装备,结合企业和行业的需求,组建共同的队伍,有目标、有针对地进行研发。 在谈到具体合作模式的时候,单忠德说,这次合作也算一种新的创新。2005年两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战略合作。具体形式有三方面: 第一,需求牵引。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研究而研究。而是围绕产业技术调整、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进行研究,双方组成小组,不定期会见,每一个五年计划制定新的院企合作规划,同时每年制定出具体的合作计划,组织上、计划上能够得到保障。 第二,共同组建了一支创新团队。研究院20多人的团队,由他带头主要是从工艺到装备,从装备到系统,直至整个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的系统攻关。同时企业也组成了一个20多人的团队,主要是从需求和工艺角度来从事攻关。一个研究基地、一个团队来共同开发,混编旅,大家混编在一起,坐在一个大办公室里,长期的相互融合,使研发更有实效性。 第三,保持长期合作,市场驱动、利益共享的机制。近十年各方合作的很好,准备“十三五”还要合作。过去很多合作就是一个合同合作完就完了,现在各方有长期利益共享,不是说这个技术转移完,得了100万或者50万就完了,产品销售以后,能够持续地得到售后提成也好,将来股份制也好,长期能够得到利益发展,对于从事研究的人来说,研究完以后会持续得到利益回报,具有长期性。 单忠德还说,通过这次两边研发团队的融合,更了解了要研发方向和市场需求。国家一直鼓励产业界、科研界、学术界大家要深度融合,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表示,要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目的也是打通产学研链条。这个合作目标很明确,需求也很明确。 据悉,这个项目的科研投入经费达2亿多元,企业投入占了主体。项目还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委以及北京市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山东省科技创新计划、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项目、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技术专项等支持。 “这些投入和支持让我们科研人员能够安心做研究,市场需求、市场销售由企业来完成,大家分工很明确,共同攻关。”单忠德说。
|
上一篇: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下一篇:李克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附加值,超值! |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