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2012年会”于4月17日在江苏大学举行,包括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20多所院校的领导参加了此次座谈会。现将王瑞祥会长的讲话登录如下,供大学交流学习。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2012年会”于4月17日在江苏大学举行,包括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20多所院校的领导参加了此次座谈会。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行业高校在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的使命和任务”为主题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现将王瑞祥会长的讲话登录如下,供大学交流学习。
同志们:
今天,“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2012年会”在江苏大学召开,在此,我代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各高校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问候!
这次年会的主题是结合教育部协同创新计划,研讨如何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培养高端技术人才,这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重大意义的课题,体现了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也适应了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需求。中机联作为机械行业唯一的综合性行业协会,一直致力于为行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起到引导作用。更希望与社会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我国机械工业振兴发展。来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主要是想向大家表示感谢,听取大家的意见,也顺便向大家介绍一些行业情况。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新世纪以来机械工业发展的简要概况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机械工业职工积极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规模总量跻身世界前列。截止到2011年底,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7.6万家,职工1752万人。资产总额从2000年的1.96万亿元增长至12.23万亿元,总产值从1.4万亿提高到16.89万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在遭受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不利条件下,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3.9%)1.2个百分点,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为18.57%,仍居各主要行业首位;实现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14%,进出口总额6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84%。在120种主要产品中,有85%以上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一批产品产量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发电设备连续五年保持世界第一,金属加工机床首次成为第一生产大国,汽车继续保持全球产销第一,这些业绩的取得,确立并巩固了中国机械制造大国的地位。今年1-2月,全行业完成工业总值2.38万亿元、销售收入2.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08%,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如:三大发电设备集团生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66.6%,汽车五大企业轿车产量占总量的71%,重型机械前6家骨干企业产值占所在行业的61%,工程机械和机床工具前10家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占本行业总营业收入的57.8%和48.6%。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一批典型企业占比已达30%。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实现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2.61%、32.38%和27.06%,中西部发展明显快于东部,中、西部地区在机械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1.5和0.27个百分点。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内生增长机制逐步形成。自2001年中机联成立至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机械工业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172个。组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组织机构260个,组织承担国家标准制修订6600多项,行业标准近7000项。质量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组建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测试机构197个,基本覆盖了机械行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机械产品质量的提升,机械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已达89%。评选表彰“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2868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4项,以三峡大型水电机组和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为标志,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效显著,一批高精、高速、高效,多坐标、复合、智能型,大规格、大吨位、大尺寸市场急需的高档数控机床开发问世;高端液气密元器件研发攻关有了实质性进展。一个以企业为主体、行业研究中心与实验室为支撑的产学研用的科研工作体系已具雏形。四是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经过多年探索,机械工业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快了“走出去”步伐,注重了由对硬件的收购转向更为重视对知识产权等软件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近年来国内企业相继收购如盾构机、工程机械、机床、汽车、内燃机等领域的世界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著名企业,合资合作向引进海外人才延伸,通过借用外脑、引进智力等提升产业竞争力。行业组织的国际交往与日俱增。目前中机联已与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建立了工作联系。汽车、电工等学会分别当选和承担了国际相关组织的领导职务,标准化工作承担了9个国际相关组织的秘书处职能,行业国际地位和业内话语权不断提升,机械工业开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机械工业取得的长足进步,得益于党和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与连续颁布的加快振兴的政策措施,得益于全行业职工团结拼搏付出的努力,其中也包含着在座的各高等院校为行业发展给予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十几年来,虽然在国家行政机构改革中撤销了经济主管部门,高校也由此改变了隶属关系,但高校与机械工业的联系以及对行业的情结始终没有变。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社会与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开设机械制造类专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高校与行业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情结也越来越深厚。2001年中机联成立后,在座的多所院校成为了中机联的会员,湖南大学还代表原部署高校出任了副会长单位,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十二五”时期机械工业发展与产教合作的环境条件
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机械工业为完成量变到质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机械工业进入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跨越的关键期,行业职工肩负着艰巨光荣的历史使命。但从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基础看,形势复杂,挑战严峻,实现强国目标任重道远。
从外部形势看,美国等经济发达体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重振实体经济,其目的是要抢占全球制造业制高点。这一战略取向必将极为深远地影响我国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实行优惠政策承接先进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形成了“前阻后追”的局面,抓紧提升我国机械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同时,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能力与水平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正面临进口产品越来越激烈的挤压和竞争,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带来严峻挑战。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端产品领域,由于国际贸易保护加剧,而我国企业仍各自为战,内部恶性竞争不断,效益大量流失,市场话语权不多,对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前景也难以乐观。加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复苏乏力,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一波三折。围绕市场、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因此,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工业已进入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发展趋势向好仍然是主流。但在推进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国内市场实物产品需求总量增长趋缓,对装备产品的水平及质量要求提高;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求更为紧迫;成本上升压力加大,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资源及环境约束趋于强化,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从行业当前状况看,受国际与国内经济运行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加之自身深层次尚未解决的矛盾制约,出现了经济下行趋势。企业订货额大幅回落,利润率下降,出口困难,亏损企业明显增加,部分百强知名企业陷入困难境地。从机械工业自身基础看,在高端领域,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数控系统,70%的高端仪器仪表依赖进口。在基础零部件领域,国外自动变速器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高达78%,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在低端领域,我国企业仍各自为战,内部恶性竞争不断,效益大量流失。在投资领域,去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5%,处于高位,低水平重复建设与产能扩张更加激化了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是生产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下,研发投入不足,国际知名大企业及品牌缺失等症结,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与发达国家发展质量指标的对比看,增加值率我们比美国、日本、德国低10-20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美国、德国分别是我们的7倍和6倍;体现技术实力的国际PCT专利申请量,我们在国际上仅列第七位,为美国的1/10,日本的1/7,德国的1/5;每吨铸件的平均能耗比日本、德国高出1倍多、比英国高出50%多,每吨锻件平均能耗比日本高出40%多,每吨工件热处理平均能耗比美国、日本、欧盟高30%以上,重型机械行业炼钢单位总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5%以上,电极消耗高1-2倍。我国机械企业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产品,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尽管我们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业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如去掉加工贸易部分,只能排在美、日、德之后居第四位。
从机械工业人才队伍的现状看,随着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机制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壮大。“十一五”中机联受政府委托,组织完成了40万企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到2010年,据抽样粗略分析,全国机械工业人才总量达到700多万人,约占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0%。其中,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分别约占18%、16%和66%。但总量依然偏少,且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高端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高端应用型人才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机械工业管理、科研、生产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人才质量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机制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间的人才大战越演越烈,高端人才成为了竞相争夺的对象。另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比已达68%,而中等以上学历的仅有10%。由此,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从“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的要求看,去年初,中机联下发了行业“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题、专业规划近30项,这是我们历时一年集行业智慧形成的成果。今年初的会员大会,中机联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部署,提出了全年行业工作思路和任务,即坚持主题、主线,以机械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为抓手,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附加值。阐述了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即转型就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由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向整机与零部件并重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实物生产带动向依靠实物生产与制造服务业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粗放管理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简称“三个转变”),由传统产业加快向创新型、绿色低碳型、智能制造型、服务型、内需主导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升级就是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工艺结构,促进行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提升。尽快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附加值(简称“三提高”),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核心竞争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并明确了加强自主创新、强化管理、机制创新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行业软实力等任务要求。不管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要建设制造业强国,所有的工作都依赖于人才和智力支撑。可以说,行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提供智力支持最急切的需求,也是高校与行业合作,可以大有作为的难得机遇。
从产教合作的环境条件看,当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社会资源,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这是顺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新变化新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机械制造智能化、精密化、数字化等新趋势,也丰富了机械工程学科的内容和领域。同时,对产业的发展方式、人才培养的模式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机械工业振兴发展要靠科技与人才作为动力和支撑,而高校是科研力量集聚与培养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这就使我们这些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与机械工业发展具有了天然的联系。“十二五”时期,机械工业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以及实现“三个转变”、“三提高”等任何一项目标任务,都离不开在座各高校的支持,我们合作的前景将十分广阔,环境条件也将越来越好。
三、加强产教结合、加快高端人才培养的初步思考
几十年来,工科高校与机械行业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工作联系和合作渠道,并在科技攻关、产教合作等方面,创造了很多新鲜经验。在新形势新要求面前,加强产教合作、加快高端人才培养,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金融危机以来,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发展实体经济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我国也连续出台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等政策规划,将建设机械强国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与此同时,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科技、教育、人才3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阐述了三个纲要相互支撑的关系,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及强国必先强教的发展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是指导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总纲领。无论是产业振兴还是教育发展,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机械工业担负着保工业保全局、实现由大到强跨越的历史重任。当前,加快转型升级、增强行业整体核心竞争力是中心任务。而实现任务目标,科技先导、高端人才支撑是必备条件。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强教之本。因此,行业与高校之间既有着密不可分的工作联系,又有着志同道合的责任使命。提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级专门人才,也是行业与高校共同履行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责任的体现。因此,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联系、深入合作。共同围绕贯彻国家发展战略,构筑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共识和工作机制,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端人才、建设机械强国作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行业要进一步运用好资源优势,为高校参与行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可以通过邀请高校的同志参与国家和行业高端科技项目的研发、科研中心与实验室的创建、举办急需紧缺人才高级研修班以及参加行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选等,使高校及时了解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知识、人才密集和研发能力强的优势。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为企业培育输送高级专门人才,参与行业高端人才培训、企业高端产品的联合开发,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做产业发展的智囊和外脑。
“十二五”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是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破除“高端失守、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优化产业、产品、技术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附加值,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各高校可以紧密结合机械工业发展要求,在加强人才培养和提供智力支撑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机械行业也会认真研究各高校的优势资源,积极主动寻找合作机会,探索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共同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是与机械工业发展联系最紧密、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的宝贵教育资源,机械工业发展离不开各高校的支持。而机械工业的振兴发展也为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加强合作、共促发展,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机械行业与各高校之间,要不断完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信息传递、会议研讨以及建立对话制度等,加强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机械教育协会可以多做一些协调服务工作。如今天的研讨会,我们可以来参加。中机联的有些会议和活动,也可以请高校的同志出席,以便相互沟通。要继续坚持教产、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好形式。要不断探索教产、校企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努力在探索联合办学、培训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订单式”培养高端人才方面有新的进步;要努力推动校企联手进行产品开发、科研攻关,探索成立以产业和专业为纽带的产学研产业或教育集团,促进相互间的资源互补。
大家知道,行业协会具有上联政府、下联企业的独特优势,具有熟悉行业、专业性强、专业人才集聚、资源丰富等工作基础。中机联是机械工业唯一的综合性行业协会,现受政府委托,代管行业专业性协会、学会48家,管理事业单位19家。会员以各区域性行业协会、部分行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各分行业排头兵企业为主。具备服务行业信息、科技、质量、标准、重大项目协调、国际交往交流、进出口业务以及行业人才、管理等资质和业务。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各高校的工作,也愿以优质、精良的服务,与高校加强188体育投注:的交流合作。
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产教合作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我们也一定能够为完善创新我国产学研结合的行业科技与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为落实人才强国、科教兴国与工业兴邦基本战略,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本次年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