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经验是,从一开始便更加强调稳健的投资、风险的控制,还有技术的进步。”晶科能源董事长陈康平说。近期公布的11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光伏企业中,晶科能源是仅有的两家显示盈利的企业之一。推进会上,“稳中求进”的投资理念替代“大干快上”的规模神话被当做是一种“成功的经验”。
尽管这种观念在一年多以前还被不屑一顾,但市场环境的变化让敏感的企业迅速在商业模式、商业理念上做出调整。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光伏电池企业约115家,总产能为38.5GW左右。其中产能1GW以上的企业14家,占总产能的53%;在100MW和1GW之间的企业63家,占总产能的43%;其余38家产能皆在100MW以内,仅占全国总产能的4%。
危机中光伏企业面临重新“洗牌”,但暂时并未出现外界所预期的大规模企业兼并整合。“在一段时间内,‘洗牌’将会以‘自然淘汰’形式为主。”王勃华分析,在供应布局、设备配套、合同负责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需对接,这增加了企业整合的“包袱”。“对于多晶硅企业来说,目前企业宁愿在原厂基础上扩大规模,也比整合一个厂更加经济。”
光伏产品价格空间的挖掘仍将趋向深入。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一度接近500美元/公斤,跌至目前20多美元/公斤。尽管如此,成本之战的压力预计还将从主产业链,如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等环节,进一步传导至设备和辅料甚至系统集成环节。
近年来光伏企业热衷于建立“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安装”垂直链条模式,以降低各环节成本,获得全面的产品线。但在整个光伏行业低迷情况下,专业化精细化运作有所抬头,垂直一体化模式能否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正经受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光伏企业向国外转移的趋势也渐明显。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实施双反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洲、印度也或有意跟进。为此,我国光伏企业一方面在产品上抢占国内市场,而在工厂布局上则积极拓展国际空间。
市场倒逼光伏科技加速进步
分析认为,国际市场上尽管欧洲主要国家和市场补贴在下降,但中国、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崛起迅速;而太阳能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倒逼光伏科技加速进步。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朝着21%的单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冲刺,发电成本已实现1元/度的关键性指标。
“如果从更长远的趋势来看,太阳能在能源蕴藏量、能源转化技术等方面更具优势。”王勃华说,“到2030年,甚至2050年以后,当世界的总能源消耗量以TW来计时,替代传统能源的重任将会历史性地落在太阳能身上。”
面对挑战,中国的光伏企业积极寻求抱团合作。5月30日,几十家光伏企业就在合作推进会上签订了12个项目,27.25亿元的合作协议。
“相关部门正着手加快落实去年底国家制定出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此外,还将通过电子发展基金等项目,支持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市场和应用拓展,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