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88体育投注: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
时间:2013/4/26 10:49:33 浏览:912次
|
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部署和工业经济增长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早部署、强调度、抓帮扶、促培育、挖潜力,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正常运行态势,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一、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主要行业生产相对稳定,工业品产销衔接正常,工业投资增势较好,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运行态势。但生产增速低于预期,企业效益依然低迷,工业经济总体有小幅下行表现,运行环境偏紧。 (一)工业生产略低于预期,总体小幅下行。一季度我省工业与全国增势基本保持一致,虽较前期略有回落,但总体上起伏变化幅度仍在可控范围内。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40.5亿元,同比增长12%,不仅低于预期目标增速(13%)1个百分点,而且是2010年来最低增速。纵向比较,增速分别较今年前两个月、去年同期、去年末回落0.2、1.5和1.4个百分点;横向比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且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以上,排名全国第12位,较去年同期前进4位,较去年底前进8位,为近年来增速最高排位,工业生产整体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主要行业生产总体正常,工业品产销趋冷。1-3月份,全省41个行业大类中,除外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7%)和仪器仪表制造业(-6.8)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25个行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七个主要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31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83.9%,累计增长12.2%,高于全部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继续提供有力支撑。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10.8亿元,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96.9%,比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为近年低点。 (三)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技改投资增势有所减缓。一季度,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1.8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8.7%,同比增长26.3%,较去年同期下降8.5个点,较去年底上升幅度0.2个点。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709.3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4.9%,同比增长33.5%,较同期和去年底分别下降50.9和1.7个百分点。亿元以上工业新开工项目134个,比同期增加23个,其中技改项目65个,较同期增加31个。七大行业中,食品、石化行业工业投资较快,分别增长64%和32.1%;装备制造业近年来持续加大投资,1-3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21.4亿元,技改投资216.7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2.6%和30.5%,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四)工业利润增幅较高,但企业效益没有明显改善。受同期利润大幅(-20.6%)下降、基数偏低影响,前2个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上升,累计实现利润242.2亿元,同比增长36.2%。全省123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56.8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同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但亏损企业明显增加,亏损面为18.6%,比上年末提高了7.2个百分点;赢利水平下降,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比上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吨钢利润仅为36.7元/吨,比去年全年(吨钢利润为85元/吨)下降近50元;非金属制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累计亏损4377.6万元。 (五)要素需求不够活跃,先行指标增幅放缓。工业用电增幅不高,1-3月份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长3%,比同期下降 1.7个点,比上月下降0.1个点,其中3月份工业用电量为21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今年以来煤炭下游产业需求不佳、采购消极,国内炼焦煤价格下行趋势明显,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自上年11月份持续下滑,平均价618元/吨,累计下降了25元/吨。 二、一季度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受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影响,工业生产和效益出现分化,拉动增长的引擎作用减弱。 原材料工业生产回升势头偏弱,加之产业政策调控和环境治理压力不断加大,行业运行环境趋紧。原材料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52.4亿元,同比增长10.7%,分别较去年同期和全年下降2.2和3.1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2%。其中,黑金属压延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8.2%和5.4%,均明显低于全部原材料行业和全省工业平均增幅。 钢铁行业今年以来产能释放较快,但受基础设施投资尚未全面启动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游需求偏弱,产品库存增加,钢材价格持续震荡下滑,企业效益状况不好。一季度钢铁行业完成增加值867.4亿元,同比增长12.4%,较去年同期和全年下降2.6和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0.4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7.9%。其中,黑色压延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22.6亿元,同比增长8.2%,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均下降4.2个百分点,较前两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全省粗钢产量5269.7万吨,同比增长9.6%;钢材产量5659.8万吨,同比增长10.8%,当月粗钢、钢材均创历史新高。 石化行业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影响,行业增速总体呈低速平稳态势。一季度完成增加值352.4亿元,同比增长7.5%,比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规上工业3.3个百分点。全省原油加工量388.3万吨,比较年同期减少26.3万吨。大宗化工产品量稳价升,TDI产品价格攀升较年初提高1500元左右,尿素进入春耕季节销量增加,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增长30.9%,化学农药增长30.8%。 建材行业一季度处于淡季,受下游需求不足影响,部分企业生产负荷不足,水泥、玻璃产销比较低迷,水泥价格低位波动,行业亏损严重;玻璃价格小幅回升,陶瓷行业总体平稳。一季度完成增加值99.7亿元,同比增长6%,低于全省规上工业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全省水泥产量1910.9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244.36万吨,同比增长-10.3%;平板玻璃产量3389.8万重量箱,同比增长4.6%。 装备制造业受铁路、城市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加快的拉动,增速小幅回升,除汽车行业发展一枝独秀外,行业整体回暖迹象尚未稳定。一季度完成增加值416.8亿元,同比增长15.9%,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0.1%。受高铁建设力度加大带动,铁路制造业出现回升态势,同比增长14.6%;汽车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23%,快于去年同期和全年8.3和6.6个百分点。全省汽车产量29.4万辆,同比增长30.3%,占全国产量(455.45万辆)的6.4%。 消费品工业在国内需求平稳增长的支撑下,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3月完成增加值46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5%,同比增长13.4%,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1.4个百分点,但受出口萎缩、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生产增速明显放缓,较去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 食品行业运行平稳,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季度完成增加值188.6亿元,同比增长9.2%,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9.9和4.5个百分点,低于前两个月0.7个百分点。主要因今年以来农副食品价格波动影响,农副食品加工业生产低迷,仅增长4.6%,对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较 同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传统优势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方便面产量103.8万吨,同比增长37.1%;罐头产量41.3万吨,同比增长42.7%;软饮料产量308.5万吨,同比增长23.5%。 纺织行业服装、皮革、鞋帽生产形势较好,产销两旺,带动纺织行业平稳较快增长。受用工等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国内外棉花价差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型棉纺企业面临困难依然较多。一季度完成增加值168.6亿元,同比增长17.7%,较去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全省纱产量44.9万吨,同比增长29.4%;布产量12.1亿米,同比增长24.5%;服装产量9768.1万件,同比下降51.8%。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一季度完成增加值37.5亿元,同比增长13.9%,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全年和今年前两个月回落0.7和1.6个百分点。全省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1.8万吨,同比减少3.6万吨;中成药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20%。 三、一季度大部分指标呈现下行态势,部分重点行业生产节奏调整、放缓迹象明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进一步加大趋势,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下降。市场反馈,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较去年四季度更加严峻,市场呈现疲弱现象。 (一)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继续高涨,负担有所加重。1-2月份,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8.5元,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速分别为19.6%、15.6%,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招工难现象持续加重,职工平均工资逐年提高,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薪酬基本保持10-20%的涨幅。货运价格上调,企业运输成本明显增加。 (二)企业效益状况持续低迷,投资意愿下降。去年底我省工业利润率为5.2%,为2005年以来企业效益状况最差的一年。今年前2个月,企业的效益状况继续下滑,亏损企业增加,工业利润率仅为4%,企业困难继续加剧。一季度,全省制造业新增贷款15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2亿元,降幅达31.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去年以来全省净增规上工业企业790家中,由新投产项目生成的企业不足20%。 (三)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一季度,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1.3%、1.5%和12.9%,同比均有所回落,加之国家尚未出台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内需拉动作用减弱。同时今年一季度我省财政收入仅增长0.5%,税收减少加上民生领域的刚性支出增加,投资扩张将受到限制。一季度我省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6.9%,为2012年以来最低点,企业去库存压力增大。 (四)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增长乏力,成为影响经济下行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近年来增长乏力、效益低下、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弱的问题越发突出。一季度大 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仅增长8.2%和4.4%,低于全省工业增速3.8和7.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周期和去年底个百分点和0.7、1.2个百分点。特别是国有企业增速为近年来最低增长。前两个月,国有企业亏损面为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2.7个百分点,亏损额占到全部亏损企业亏损额的38.8%。大中型企业亏损面为2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亏损额更是占到全部亏损企业亏损额的74.3%。 四、二季度项目建设、企业生产逐步进入旺季,抓住时机缓解下行压力,进而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多做贡献意义重大,着重做好“稳基础,扩增量,帮企业,保增长”工作,力争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生产增长13%以上。 1、稳基础: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存量部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预测,及时发现运行中的苗头问题,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生产节奏;加大对现有企业生产摸查工作,围绕重点企业协调要素保障,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要千方百计集中要素资源,保障企业满负荷生产;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尽全力助力企业复产补损。 2、扩增量: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尽最大力量弥补存量损失。紧紧围绕重点产业谋划和建设项目,产钢大市要注重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发展耗钢和涉钢消费品项目;全力推进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主体的招商工作,抓住市场机会把工业项目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全面落实各级规模以上企业培育政策,确保每月规模以上数量的稳步增加。 3、帮企业:利用二季度的时间,在全省开展企业帮扶季活动,着重“拓市场、解瓶颈、减负担”。 着力拓展省内、省外两个市场。鼓励省内在生产配套中选用本地产品,启动“冀材西行”活动,大力推进重点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全面拓展“冀展网”一体化营销,围绕钢铁、建材、光伏等重点行业在全省范围开展有针对性产需对接活动。在省名优酒类和奶类产品开展扩内需促消费协会联手行动。 全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13家商业银行的协调,保证年内中小微企业融资5785亿元资金的落实;各商业银行扩规模、简流程、进一步清理涉企信贷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涉企融资成本。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扩展全省减轻企业负担联系单位,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全面开展“企业安静生产日”活动,推广进企收费“一证制”。 4、保增长:加强预测预警,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向,引导企业及时调整生产,防止工业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进一步在工业监测分析中更大比例引入用电量、新增贷款和货运量等指标,更早做出经济趋势预测。
来源:运行监测协调局
|
上一篇:
一季度全国工业利润增12.1% 国企利润增幅低于私企 下一篇:2013年3月份车用发动机市场产销综述 |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