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印发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着力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万家;市级各类创新平台达到350家以上;院士工作站达到70家,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达到30个
本报讯(记者任学光)日前,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石家庄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该市将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根据计划,到2020年,石家庄市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以上。
——创新平台扩量提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突破13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达到60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达到1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超过1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9家。市级各类创新平台达到350家以上。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1家,国家级孵化器达到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达到13家。院士工作站达到70家,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达到30个。
该市确定了科技创新八项主要任务,旨在破解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不多、创新人才不足、创新环境不优等瓶颈问题,推动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加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力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增长到670家以上。到2020年,市级重点支持打造15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到2020年,建设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0个。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催生供给侧改革新动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技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七大领域,建设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围绕发展智能制造,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开放创新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到2020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8。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00家以上。培育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到2020年,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超过23个。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构筑成果转化新高地。依托石家庄高新区,建设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分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载体,重点抓好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强化与京津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市级每年支持10项以上京津科技成果在石家庄转化应用。
着力推动区域创新,构建联动创新新格局。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实现县域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引导园区优先向贫困地区布局。到2020年,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到50家。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知名高校毕业生来石创新创业。每年重点支持引进5个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40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新建5家院士工作站。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科技改革新突破。深入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确保试验区改革任务全部按时完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律的市场定价机制和市场化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协议转让制度。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创新驱动新生态。到2020年,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分别达到8家、29家、13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分别达到23家、65家、30家,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达到28家、135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力争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全市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5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
|